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港澳台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港澳台

港交所:让香港为一带一路投资提供新支点

时间:2017/9/29 9:24:12   作者:王晓映   来源:新华日报   阅读:316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  9月24日,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、21世纪传媒主办的“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2017年会”上,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、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分享了他对“跨境投资模式”的思考。他表示,希望香港能为“一带一路”等跨境战略投资提供一个重要支点。  毛志荣表示,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,...

  9月24日,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、21世纪传媒主办的“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2017年会”上,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、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分享了他对“跨境投资模式”的思考。他表示,希望香港能为“一带一路”等跨境战略投资提供一个重要支点。

  毛志荣表示,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,跨境投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。

  第一个阶段为合格机构投资者准入及准出的阶段,即QFII、QDII、RQFII三种直接投资管道。在这个阶段中,因制度限制、资金划拨等原因,使得国外资金量进入有限。

  数据显示,2016年A股市场境外投资者持有沪市市值、深市市值占比分别仅为1.33%、1.12%,其中还包含一部分通过沪港通、深港通开通后进入的资金。由此可见,境外投资者的参与仍然非常有限,但潜力巨大。

  尚未满足跨境投资需求的另一体现,则是境外机构参与投资内地债券程度较低。毛志荣表示,中国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,但境外投资者仅持有约2.4%,远低于国际主流债券市场的外资参与比例,比如德国、法国超过50%。在债券通开通之前,境外机构对参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仍有颇多“顾虑”,比如资本锁定限制、繁杂申请流程等。

  而在第二个阶段中,两地进入互联互通模式,2014-2017年间沪港通、深港通、债券通陆续开通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“用最小的制度成本获得最大的市场效率”。

  毛志荣表示,开通互联互通的考虑是在于虽然两地交易制度不一样,但境内外投资者到对方市场进行投资的需求则是明确的。“我们通过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建立起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机制,形成闭环投资。”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会导致资金外流,同时防止热钱乱串影响两地金融稳定。

  毛志荣表示,从发展过程来看,沪港通、深港通顺利推出,稳定性很好。南下的资金今年在香港资本市场日均交易量占比在5%-6%。

  2017年还开通了债券通,国际合格投资者在“不改变交易习惯、不改变基础市场制度”的前提下,进入内地的债券市场。

  对于互联互通模式,毛志荣总结称,该模式解决了需求与制度差异的矛盾。他以电源插座进行比喻,“内地电源插座布头是一个竖两个斜,香港是一个竖两个横,美国与欧洲则是其他形状。如果美国人到中国来,不能变成本地插座形状。但在跨境投资中,我们可以通过沪港通、深港通进行转变,连通全球市场。”

  谈到跨境投资的第三个阶段,毛志荣表示这跟以往阶段既相关又不一样。目前具有“一带一路”、“粤港澳大湾区”、“资本市场双向开放”等宏大的国家战略要求;同时还有资本市场的共同目标,即安全、有序开放;风险可控;克服制度差异;推动制度优化;服务实体经济;满足双向跨境投融资需求。

  毛志荣提出,新形势同样面临新问题,那就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对中资出海对接海外流动性提出了要求。具体而言,国家投入“一带一路”,同时还需要民间企业共同参与,这是第一个结合。此外,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本也要结合参与。

  但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把两者结合,这对跨境投资提出新要求。毛志荣认为要满足4个要素。首先,在市场制度方面,要结合不同的投资者及市场需求,可支撑、包容不同司法以及市场制度。第二,市场流动性方面,需要一个有足够流动性的市场,对接全球及内地发行人及流动性。第三,金融基础设施中,需要可为跨境投融资互动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,能进行登记、存管、交易、结算等。第四,在交易习惯中,两地资本对接时,不能改变各方基础性的、根本性的市场制度以及投资者交易习惯。

  在毛志荣看来,香港首先是“一国两制”的成功实践,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,符合上述四个要求。他希望在香港建设财富管理中心、风险管理中心、内地资产海外定价中心。通过各方努力,让香港为“一带一路”等跨境战略提供一个重要支点,能够使“一带一路”的跨境投资更加方便顺利地进行。

编辑:程雅云


相关评论

本类更新

本类推荐

本类排行

一带一路媒体协会版权所有 赣ICP备10002795号-2